追书啦 - 言情小说 - 科举之首辅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6

分卷阅读86

    ,仅次于户部尚书。

    在整个大凉历史上都少有。

    宁砚定了定心神,正声道:“臣,领旨!”

    作者有话说:

    注:大凉爵位:亲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

    宁砚被封的是县伯,食邑在凤鸣县。

    注2:总裁为古代官职名,一般是主持编撰工作官署的官员,或者是主持会试主考官的名称。

    因为官票府是新设的机构,历史上也没借鉴,我一时找不到官名,就定下用总裁这个官名。

    第59章 

    新绶官职之后, 不用立刻就去上任,而是有几天的准备时间。

    既是让官员本身做准备, 也是给吏部时间制作官册、印信等物。

    但宁砚这几天也不能闲着。

    离开上元府三年多, 回来有好几个人都得去拜访。

    首先是两位长辈,纪良和与章严维。

    然后还有章钟凌一家, 他当初走的时候说当年除夕回京给章友朗包红封,不知道那孩子会不会还记得这个早已失信了的承诺。

    再然后就是温梅芷,这三年多来, 两人间的书信往来就没有断过, 一直互相请教各种朝政大事。

    田赋司和兑票务上的事情两人都是商量着来的,互相补齐短处,所以两个官署虽然都是新设, 小问题虽然有, 但大问题还没有出现过, 一直走在正轨上。

    温梅芷以有宁砚这个知己好友为幸, 宁砚又何尝不是这样。

    他经常会觉得这种时代会产生温梅芷这样的女子, 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考虑之后, 宁砚决定第一个去拜访纪良和。

    毕竟昨天在紫宸殿就已经和章严维见过面了。

    回上元府的时候,宁远志送了他不少的好东西。

    宁砚在里面选了一方上佳的砚台带上准备当作礼物送给纪良和。

    纪良和已过花甲之龄, 如今已经不在翰林院任职了。

    一年前纪良和上书请求致仕,大凉之制,官员七十致仕。

    但过了花甲之龄后, 主动要求致仕的也可以。

    但这时同不同意就看皇帝的。

    纪良和请求致仕萧旻就没有答应, 仅仅只是允了他辞去翰林学士的官职, 转而加封他为太子太傅,让他给皇子授课,期满两年后,才准许他致仕。

    皇帝如此看重纪良和不是没有理由的,纪良和在仕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世被普遍认同的大儒只有两人。

    一是从国子监祭酒任上致仕,归乡后去了白鹿洞书院当山长的周平。

    另外一人就是纪良和。

    两人都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倍受天下儒生敬重。

    这份殊荣,即使是章严维都没有。

    宁砚到了纪良和的府邸后,没有停留多久,纪良和只是和他说了一会儿话就让他离开了。

    纪良和将一切都看的很清楚,也从来不参与朝廷中的党派争斗。

    到了如今的这个年龄,处事就愈发的淡泊起来。

    对宁砚这个好友晚辈,纪良和没有交待什为人处世之道,唯一交待的事情是有关章严维这位好友的。

    他告诉宁砚,章严维变法得罪太多的人了,一旦他百年之后,章家没有了人庇护,下场可想而知。

    他叮嘱宁砚,要在章严维还在时,要走到一个足够高的位置,能挡得住狂风巨浪的位置,一个户部侍郎还不够。

    宁砚从纪府出来后,心中的惆怅久久没有散去。

    是啊,他都忘了章严维也已经六十一岁了,在这个年代已经是高寿了。

    章严维当初护他周全,一方面的原因不就是希望在他之后让自己照顾章家一二吗?

    原来不知不觉间,自己身上的担子已经不仅仅是自己一家人了。

    还有章家,还有宁家,甚至还有他参与进来的这个新政,都已经压在他的肩头了。

    摆在他面前的路好像也只剩下一条了。

    一时间,宁砚有点迷茫,他真的能把这条路走下去吗?又能把它走好吗?

    回到家,宁砚第一时间就去找陆秋歌。

    陆秋歌才将两个孩子哄睡着不久,正坐在床床边作女红。

    一如多年前,他初到这个世界,点灯夜读之时,陆秋歌就坐在旁边缝补衣服的场景。

    那时,他们连吃饱都成问题。

    而现在,他位居户部侍郎,也已经儿女双全。

    看着看着,宁砚的心渐渐的平息了下来。

    在陆秋歌这里,他总能找到最有用的抚慰。

    放轻了脚步走过去,在床边的地上盘起一条腿坐下,右手搭到陆秋歌的腿上,抬头轻声问道:“秋歌,你看我的肩膀宽吗?”

    陆秋歌被宁砚这没头没尾的问题问得有些奇怪,但还是配合的目测了一下宁砚肩膀的宽度。

    奈何宁砚实在不是健壮型的,陆秋歌就勉强的给了一个“还行”的答案。

    宁砚听后,咧开嘴笑了起来。

    “我也觉得还行。

    它还是很有力气,能挑很多东西的。”

    **

    “你总能让我觉得意外,银钱两百万贯,一个小小的兑票务就弄出来了,那户部尚书都没你会聚财。

    看来我当初提议让你去金陵的决定做的太对了。”

    “其实也是金陵的商人提前打下了一个底子,所以才能做的这么顺利。

    接下来的推行就没有这么容易了。”

    一路走进书房,章严维坐下后,示意宁砚也自行坐下,同时说到:“路要一步一步走,本就没指望你一蹴而就,你须得戒急戒躁。”

    “清墨知道。”

    “你向来让我放心。”

    章严维轻笑道。

    “下次来,把你那一对儿女也带上让我看看。”

    提起小宁颂和小宁悠,宁砚眉眼间都亮堂了起来,点头应了声“好”。

    接下来章严维又和宁砚聊了一些他在金陵的所见所闻所为,既有关怀的意思在,也有考察提点的意思在。

    “还有,你有多大的把握能够筹集到五倍于金陵兑票务的钱?”章严维正色问道。

    宁砚回答道:“这要等我上任后,在户部看一下全国三十六州府的情况后我才给出一个答案,不过这个数额肯定不会小,五倍只是一个保守的数额。”

    章严维听后,沉吟了一会儿才继续说到:“我也不瞒你,陛下如此看重兑票,为的是抗击匈奴和倭寇。

    大凉边境常年受两族侵扰,祸患不除,迟早有一天会成大患。”

    “精兵法施行以来,大凉的军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要打仗,国库很可能虚耗不起,所以你的兑票会成为军费很重要的一个来源。”

    “我知道了,我会尽全力做好的。”

    说完,宁砚顿了一会儿犹疑道:“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