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书啦 - 言情小说 - 灵素入凡记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57

分卷阅读657

    上去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

    原来读了那么些书,知道这么些道理,也不一定就能把这“人”给做明白。这人,果然还是得“活”出来才成。

    且方才听那两个说县舅爷,她自己也闹得有些脸红。

    她想起自己劝果子的那些话来了。“明知道担心了也没用的事情,何苦要去担心?”

    想想自己,心里一直放不下神龙湖周围的事情,可问题是自己担心了有用么?如今的自己是借用了神行靴也走不了多快了,还拎着心做什么?最可笑的是,劝果子放下心里的“担忧”和“惧意”,自己又能说放下就放下了么?

    自己这样,同县舅爷不是一个路数的?

    再细想来,这法则却同上头相类。上头有神识,都不消读书,直接往识海中一映就都知道了。可就算把大长老那里的顶天玉简都给摄入识海,灵力同神识也不会因此就涨了分毫。那书仍是书,你仍是你。

    这里凡人更苦些,还得先读书,没有神识用起来便当。可一样的,若是把这个“记住”就当成是练成功夫了,那就错了。

    “得把我知道的道理活出来才算真知!”她心里忽然涌出这个念头。

    只这一下,灵素发现上头被缚的神灵好似松动了一些,再细查时,却是心念的光流在反哺神灵。

    此界中心念之能竟大到这般地步!想想之前自己贸然改人心念的举动,灵素头顶直冒冷汗。

    第412章 鬼打墙

    自从经过了县舅爷的比照,灵素寻着了一条新的路,——把自己知道的道理活出来。

    然后她就发现,这不是方伯丰之前说的么?自己怎么听了全没有往心里去,非绕这么一个大圈才明白过来?!都不如湖儿和岭儿有慧根,他们俩可是当场就决定要跟着自家爹爹学的。

    好在也不算晚,迟来也比没来的好。

    万事俱备,如今只要找到做人的根本道理就成了。然后她只要照着那道理一活,齐了。

    那人到底活个什么呢?怎么着活法才算做对了这个人呢?

    神仙发现自己被鬼打墙了。

    之前他们那么许多功夫,都在做学堂书楼,就是想叫人有机会多学点东西多读点书长长见识。

    可现在出了个县舅爷,原来还有人读了几屋子的书还是没能化为己用,说什么都有道理,只活得还是一样糊涂。再说官学堂和书楼里,也是人来人往,大概只有两成的人算得了好处的,余者平平,甚至自觉耽误了功夫、没学到东西反遭了损的也不少。

    “读书就像些石头和砖块,到人手里,怎么个垒法、能垒多高,都是各人的本事。”所以这读书有学问也并不是一条百分百对的路。

    “这人世间就没有跟我们修炼灵力和神识一样绝对是对的路子么?”灵素觉着既然人头顶的光团同自己的相类,想必也该有相类的出路才对。可惜自家哥哥只露了句口风,却不肯明说到底是什么出路。

    日子一天天过去,德源县前些年埋下的种子都抽条开花了。

    自从官学堂里出来了一批去了大商行、大店铺帮手的学生,之后往官学堂里读书去的人就越来越多。尤其晚上的课,许多年纪很不小的也够跟着凑热闹。

    虽则能坚持下来,最终果然学有所成的到底还是少数,最好的时候也没超过三成。只这阵势就挺吓人,连康宁府都传说德源县已经是“人人识字,遍地廪生”了。

    织绒、织锦之外,如今又多了许多新式样的料子和织法。有人用山上一样青藤的茎皮捻线织布,称作小葛纱,价比上好葛纱还高上一倍。许多人也纷纷上山寻藤,却是没法子从里头弄出那样的线来,却是独一份的买卖。

    又有一种专于夏用的料子,唤作“透骨香”,有说是料子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花露熏蒸,也有说是里头纺线的时候就掺了香料,反正这种料子夏日里穿在身上尽日生香,虫蚋不近,且不管洗过多少次,那香味也不会落尽。也是只有德源县才有的东西。

    除此之外,另一个大行就是毛呢和毛线了。天候日冷,毛呢料挡风避水,御寒极好,毛线织成的衣裳比寻常的布衣箍身,穿一件顶两件,打面世后没多久,就成了殷实人家的必备冬衣。

    等买卖做起来了,许多人后知后觉地想着跟进,才发现那羊毛的源头早就叫人把控了。没法子,要不就从人家那里订货,要不就高价问人买了种羊来,自己另外圈地养去。前者像被人勒着脖子,后者就不是小本买卖能随便玩得起的了。不免又有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之叹。

    绍娘子上年八月里生的娃,出了月子就忙起了毛纺行的事务,一行双坊,以呢料为主,另一边则试制毛衫。两处的机子都是湖儿带着小毛弟在燕府的匠作行里做出来的。还没正式开工,试制了送出去的布样就换来了铺天盖地的订单。只是绍娘子这头一开忙,未免就分不了太多精神在自家娃儿身上,又招得家人颇多怨言。

    打开头就是二百多人的作坊,织绒行那边则都交给了月娘在管,绍娘子从自己的份子里又抽出半成来给了月娘,齐翠儿知道此事,也没别的话说,只道:“谁叫咱们没那本事呢!”

    风和楼也开始涉足面料行当,却不是同绍娘子那样的路子。七娘被府城里太太小姐们困住了,县里的大连店就靠沈娘子和灵素在管,这俩却都不是能当事的料,幸好七娘当日着力带出来一批人手,细事上倒不至于出太大乱子。

    府城那头她脱不得身,这边又没人能独当一面,虽一早晓得得有两个能接自己班的才成,可这样的人物却不是说有就能有的。一时便是七娘,也不禁有些顾此失彼、捉襟见肘起来。

    沈娘子不得不帮着应付,也叫这些事情烦得不成,倒越发起心想要安静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去。风和楼本来就有她家的份子,她自己又开着络线坊,同岭儿两个一起陆续染出了几百种颜色的丝线,每一个方子从用料配比到开染时令、天象冷热都有讲究。

    这样出来的线,自然也不会随便用了,就叫风和楼出面开了个不大的作坊,精挑了人,专门织整件的衣裳料子。一件衣裳就是一匹料子,一匹料子上就是一幅整画。价格之高令人咋舌,却是供不应求。许多人托了各样门路来订,甚至连花样都不看就要付定金,还有的买了去也舍不得真做了衣裳上身,只当个画儿古董似的收着。

    这些一起来,连带着周边村镇的蚕桑也愈发兴盛。便是县里的人家,也许多养蚕卖茧的。县里的路边河沿一早都种了桑树,这两年还叫农务司的人调了懂养树的来教人怎么剪枝压株,叫树能多产桑叶。

    桑树都算城中百姓所有,按着坊区归到住户,一年两三季桑叶也有些收益,且也方便了